[四川]让 绿 色 永 恒
365-818 http://211.167.243.160:8080/portal/bhxh/2009年04月02日来源:本站原创

成都市西安路小学教务主任让张丽君在作“让绿色永恒”的报告
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。生态文明首先要使人们有生态意识。生态意识的培养,生态道德观的树立,需要从未成年人抓起。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生态保护意识,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、亲近大自然、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,我校坚持开展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已经23年,从最初简单的参与到逐步开拓和深化,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办学道路。
今年9月7日,由省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主办,成都市大熊猫研究基地承办的“倡导绿色生活,共建生态文明”中小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式启动。我校学生代表代表全省中小学生向全社会发出八项绿色生活倡议:珍惜资源、杜绝浪费;绿色消费、健康生活;垃圾分类、循环利用;减少用车、降低污染;节约用电、降低电耗;关爱生命、保护动植物;节约粮食、用餐不浪费;人人参与、传递文明。同学们说,希望全社会与他们一起行动,绿化家园,构建和谐,保护生态,善待环境,让四川和成都变得更加美丽。启动仪式结束后,我校学生、成都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和大熊猫研究基地环保宣传者一道进行了“亲近自然,关注森林,关爱大熊猫”的参观考察活动,通过各种环保游戏和环保宣传员的讲解,让中小学生充分体会到“保护生态,从我做起”的重要性。
20多年来,学校坚持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,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,让师生们知道了人类起源于自然,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。我们只有自觉地保护生态,善待野生动植物,才能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,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1985年,由一名热心于环境保护的教师牵头,提出了在小学生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,从此,我校与生态环境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学校成立了生态道德教育领导小组。由相关专家、学校行政、部分教师、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。从生态保护、能源节约、消费节约、亲近自然和优化环境意识等方面,培养未成年人的生态道德意识。20多年来,学校领导历经几届替换,在交接工作时,都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进行交接,使此项工作保持了连续性。近年来,学校成立了生态环境教育科研室,组织一批年轻的、充满朝气的青年教师,加入到生态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及课题研究中。
学校从培养孩子们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着眼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的思路:“一条主线、两个渗透、五个结合。”即:突出生态道德教育这条主线;使生态道德教育向学科课程渗透、向活动课程渗透;实现生态道德教育与学校管理相结合、与德育工作相结合、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、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、与师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。
我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做法是:
一、共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。自然的山水、野生动植物最能抓住童心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,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,我校与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达成共识:共建环境与野生生物教育基地,并于1999年5月举行了揭牌仪式。师生们定期到基地参加“我为熊猫种竹子”、“小树和我一起成长”、“我和熊猫过六一”等亲近大熊猫关爱大自然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。让爱护自然、尊重自然,自觉维护生态平衡,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成为未成年人终身不渝的坚定信念。
二、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。多年来,我校坚持制定生态道德的教育计划,年末对每期开展的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,并与有关专家一道拟定下期教育计划。学校组织师生从教育教学两方面共同参与,把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,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。学校组建了“红领巾服务队”、“环保小卫士”、“绿苗苗清洁队”、“环保监督岗”……每年表彰一批环保小天使,鼓励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,从校园做起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。
三、办讲座,渗透生态与环保意识。聘请相关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,定期到校办讲座,与师生交流,增强师生的生态意识。学校生态道德教育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团员青年教师,通过自学、查找资料,定期举办“生态保护、从我做起”讲座。
四、与学科课程相结合。各科教师把生态与环境教育列入教学计划,在按时保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,结合学科特色,梳理出生态道德教育素材,精心设计教案,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,如讲语文《鸟儿的侦察报告》、《只有一个地球》、《楼兰之死》、《绿色千岛湖》、《我家住在大海边》等课文时,把知识传授引伸到保护生态教育上,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小品、话剧、课本剧,写读后感、小诗等表达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热爱;在数学教学时,教师指导孩子们编应用题,制作“节约水电对比卡”、“野生动植物灭绝统计图”等。这些教材的挖掘,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,生态道德意识也得到了增强。
五、积极参与生态与环境宣传教育活动。多年来,在省市林业、环保部门和金牛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,开展了一系列形式生动、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活动。 “拯救大熊猫”、“给鸟儿一个温暖的家”、“生命之源——水”、“绿色列车”、“搬一座森林到成都”、“地球妈妈我爱你”、“与绿色同行”、“拒食野生动物,提倡饮食文明”、 “爱鸟宣言”、“节约用水,我们一起行动”、“节能减排,从我做起”、“关爱鸟类,与鸟同飞”等以热爱大自然、关注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活动。其中“给鸟儿一个温暖的家”活动从1996年—2000年历时四年的时间。师生们通过查找资料,了解到鸟类生存的现状,发出了“给鸟儿一个温暖的家”的倡议。在家长的帮助下,全校师生制作了1300多个鸟巢,并于1999年3月举行了“鸟巢巢箱安放仪式”。这些鸟巢挂在了成都市的府南河边、市内各大公园和都江堰生态示范区。每年四月“爱鸟周”,我们都要配合相关部门,举行放飞千鸟的活动,看着千鸟飞出樊笼,在晴空中竞自由,我们不由得为它们的生命喝彩,也为世人的觉醒而欣慰。
2005年“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”期间,全校700多名少先队员将《拒食野生动物,提倡饮食文明倡议书》带给700多位家长,全部得到回应。一年级二班一位家长写道:“同学们,读了你们的倡议书,我真受感动,今后我们一定和你们一道拒食野生动物,并带动亲戚朋友不吃野生动物。”起到了学生带动家长、影响社会的效益。为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进一步增强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,我校在社区举行了“拒食野生动物,提倡饮食文明”签名活动,省市领导、社区市民签名承诺,今后不再食用野生动物。
2007年3月,我校与成都观鸟会联合推出了2007成都市中小学可持续教育项目校本学生活动计划“关爱鸟类,与鸟同飞”主题活动。活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、野外观鸟、大型图片影展、课堂讲座、生态游戏等若干环节。学校自编自演的童话剧《爱护鸟类,人人有责》,在省市宣传活动上受到赞誉……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爱鸟护鸟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,在全校基本形成了崇尚生态文明,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。
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,国家各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方案,将节能,节水,节粮,节纸等教育纳入学校课堂教学,由成都市教育局、环保局、城市节水办主办、环保宣传教育中心,金牛区教育局、环保局、新闻办承办的“成都市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启动仪式”于今年“4.22地球日”在我校举行,有60多所小学的领导前来参加。在启动仪式现场,我校向成都市所有区(市)、县学校发出了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倡议,1000多名学生佩戴着圆形的节能小使者标志。向来宾发放节能小使者标志、节水宣传册及部分环境教育读本。还展出我校学生废物利用作品展,泡沫做成的飞机模型、铁丝做成的奥运铁环、塑料瓶做成的塑料花篮、木 头做成的鸟窝……用自己的行动体验了环保的概念。通过宣传活动,把节能减排的教育成果向家庭,向社会辐射,为在全社会树立节能环保观念,起到了示范作用。
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2005年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,受到中动协的表彰。
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将一如既往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,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将生态道德教育内化为自觉爱护自然、善待自然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。
1、开发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。将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
点,结合我校实际,请教相关专家,组织教师编写我校环保教材。我校拟定科研课题《小学生环境保护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》,目前已经开题。
2、继续开展节能减排活动。从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等方面开展节能减排活动,提倡科学合理的,节约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。
3、开展手拉手活动。和家长,高校自愿者,友邻学校,自然环境组织开展“手拉手”的活动,结合社会各方力量,赋予生态道德教育更深的内涵并辐射到更远的地方。
4、开展“根与芽”小组活动。引导同学们从我们身边关心的问题入手,从小事做起,从家庭做起,开展一些小小的教育活动,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,关注动物伙伴,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。
5、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合作,与同类学校合作,相互取长补短,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,提升我校生态道德教育水平。
胡锦涛总书记指出:“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,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”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任重而道远,我们当以更强烈的责任心、更开阔的的视野,更科学的方法,以新的视点,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,在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,让未成年人更加热爱生命、更加尊重生命,善待地球、善待自己,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!让绿色永恒!
今年9月7日,由省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主办,成都市大熊猫研究基地承办的“倡导绿色生活,共建生态文明”中小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式启动。我校学生代表代表全省中小学生向全社会发出八项绿色生活倡议:珍惜资源、杜绝浪费;绿色消费、健康生活;垃圾分类、循环利用;减少用车、降低污染;节约用电、降低电耗;关爱生命、保护动植物;节约粮食、用餐不浪费;人人参与、传递文明。同学们说,希望全社会与他们一起行动,绿化家园,构建和谐,保护生态,善待环境,让四川和成都变得更加美丽。启动仪式结束后,我校学生、成都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和大熊猫研究基地环保宣传者一道进行了“亲近自然,关注森林,关爱大熊猫”的参观考察活动,通过各种环保游戏和环保宣传员的讲解,让中小学生充分体会到“保护生态,从我做起”的重要性。
20多年来,学校坚持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,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,让师生们知道了人类起源于自然,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。我们只有自觉地保护生态,善待野生动植物,才能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,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1985年,由一名热心于环境保护的教师牵头,提出了在小学生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,从此,我校与生态环境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学校成立了生态道德教育领导小组。由相关专家、学校行政、部分教师、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。从生态保护、能源节约、消费节约、亲近自然和优化环境意识等方面,培养未成年人的生态道德意识。20多年来,学校领导历经几届替换,在交接工作时,都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进行交接,使此项工作保持了连续性。近年来,学校成立了生态环境教育科研室,组织一批年轻的、充满朝气的青年教师,加入到生态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及课题研究中。
学校从培养孩子们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着眼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的思路:“一条主线、两个渗透、五个结合。”即:突出生态道德教育这条主线;使生态道德教育向学科课程渗透、向活动课程渗透;实现生态道德教育与学校管理相结合、与德育工作相结合、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、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、与师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。
我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做法是:
一、共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。自然的山水、野生动植物最能抓住童心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,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,我校与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达成共识:共建环境与野生生物教育基地,并于1999年5月举行了揭牌仪式。师生们定期到基地参加“我为熊猫种竹子”、“小树和我一起成长”、“我和熊猫过六一”等亲近大熊猫关爱大自然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。让爱护自然、尊重自然,自觉维护生态平衡,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成为未成年人终身不渝的坚定信念。
二、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。多年来,我校坚持制定生态道德的教育计划,年末对每期开展的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,并与有关专家一道拟定下期教育计划。学校组织师生从教育教学两方面共同参与,把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,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。学校组建了“红领巾服务队”、“环保小卫士”、“绿苗苗清洁队”、“环保监督岗”……每年表彰一批环保小天使,鼓励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,从校园做起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。
三、办讲座,渗透生态与环保意识。聘请相关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,定期到校办讲座,与师生交流,增强师生的生态意识。学校生态道德教育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团员青年教师,通过自学、查找资料,定期举办“生态保护、从我做起”讲座。
四、与学科课程相结合。各科教师把生态与环境教育列入教学计划,在按时保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,结合学科特色,梳理出生态道德教育素材,精心设计教案,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,如讲语文《鸟儿的侦察报告》、《只有一个地球》、《楼兰之死》、《绿色千岛湖》、《我家住在大海边》等课文时,把知识传授引伸到保护生态教育上,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小品、话剧、课本剧,写读后感、小诗等表达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热爱;在数学教学时,教师指导孩子们编应用题,制作“节约水电对比卡”、“野生动植物灭绝统计图”等。这些教材的挖掘,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,生态道德意识也得到了增强。
五、积极参与生态与环境宣传教育活动。多年来,在省市林业、环保部门和金牛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,开展了一系列形式生动、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活动。 “拯救大熊猫”、“给鸟儿一个温暖的家”、“生命之源——水”、“绿色列车”、“搬一座森林到成都”、“地球妈妈我爱你”、“与绿色同行”、“拒食野生动物,提倡饮食文明”、 “爱鸟宣言”、“节约用水,我们一起行动”、“节能减排,从我做起”、“关爱鸟类,与鸟同飞”等以热爱大自然、关注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活动。其中“给鸟儿一个温暖的家”活动从1996年—2000年历时四年的时间。师生们通过查找资料,了解到鸟类生存的现状,发出了“给鸟儿一个温暖的家”的倡议。在家长的帮助下,全校师生制作了1300多个鸟巢,并于1999年3月举行了“鸟巢巢箱安放仪式”。这些鸟巢挂在了成都市的府南河边、市内各大公园和都江堰生态示范区。每年四月“爱鸟周”,我们都要配合相关部门,举行放飞千鸟的活动,看着千鸟飞出樊笼,在晴空中竞自由,我们不由得为它们的生命喝彩,也为世人的觉醒而欣慰。
2005年“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”期间,全校700多名少先队员将《拒食野生动物,提倡饮食文明倡议书》带给700多位家长,全部得到回应。一年级二班一位家长写道:“同学们,读了你们的倡议书,我真受感动,今后我们一定和你们一道拒食野生动物,并带动亲戚朋友不吃野生动物。”起到了学生带动家长、影响社会的效益。为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进一步增强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,我校在社区举行了“拒食野生动物,提倡饮食文明”签名活动,省市领导、社区市民签名承诺,今后不再食用野生动物。
2007年3月,我校与成都观鸟会联合推出了2007成都市中小学可持续教育项目校本学生活动计划“关爱鸟类,与鸟同飞”主题活动。活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、野外观鸟、大型图片影展、课堂讲座、生态游戏等若干环节。学校自编自演的童话剧《爱护鸟类,人人有责》,在省市宣传活动上受到赞誉……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爱鸟护鸟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,在全校基本形成了崇尚生态文明,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。
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,国家各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方案,将节能,节水,节粮,节纸等教育纳入学校课堂教学,由成都市教育局、环保局、城市节水办主办、环保宣传教育中心,金牛区教育局、环保局、新闻办承办的“成都市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启动仪式”于今年“4.22地球日”在我校举行,有60多所小学的领导前来参加。在启动仪式现场,我校向成都市所有区(市)、县学校发出了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倡议,1000多名学生佩戴着圆形的节能小使者标志。向来宾发放节能小使者标志、节水宣传册及部分环境教育读本。还展出我校学生废物利用作品展,泡沫做成的飞机模型、铁丝做成的奥运铁环、塑料瓶做成的塑料花篮、木 头做成的鸟窝……用自己的行动体验了环保的概念。通过宣传活动,把节能减排的教育成果向家庭,向社会辐射,为在全社会树立节能环保观念,起到了示范作用。
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2005年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,受到中动协的表彰。
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将一如既往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,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将生态道德教育内化为自觉爱护自然、善待自然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。
1、开发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。将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
点,结合我校实际,请教相关专家,组织教师编写我校环保教材。我校拟定科研课题《小学生环境保护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》,目前已经开题。
2、继续开展节能减排活动。从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等方面开展节能减排活动,提倡科学合理的,节约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。
3、开展手拉手活动。和家长,高校自愿者,友邻学校,自然环境组织开展“手拉手”的活动,结合社会各方力量,赋予生态道德教育更深的内涵并辐射到更远的地方。
4、开展“根与芽”小组活动。引导同学们从我们身边关心的问题入手,从小事做起,从家庭做起,开展一些小小的教育活动,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,关注动物伙伴,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。
5、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合作,与同类学校合作,相互取长补短,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,提升我校生态道德教育水平。
胡锦涛总书记指出:“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,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”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任重而道远,我们当以更强烈的责任心、更开阔的的视野,更科学的方法,以新的视点,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,在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,让未成年人更加热爱生命、更加尊重生命,善待地球、善待自己,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!让绿色永恒!
【查看评论】
笔名: